1、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辞职无需公司批准,但员工要举证的是你的确按照法定期限提前递交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劳动者提前三十日用EMS快递邮寄给用人单位,寄递单注明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保留寄递单副本,作为证据; 2、劳动者试用期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到了期限后就可以自动离职,任何人都不能违反,即使领导不同意辞职,也没有理由和权力阻止辞职; 3、到期后劳动者即可要求用人单位办理交接手续,及时支付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可以先与公司进行协商; 4、如用人单位拒绝,劳动者可以向工作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起流程具体如下: (1)投诉应当由投诉人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递交投诉文书。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 (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受理,并于受理之日立案查处; (3)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投诉人; (4)缺少材料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告知投诉人补正投诉材料; (5)对不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的投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告诉投诉人;对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但不属于受理投诉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的投诉,应当告知投诉人向有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5、如果举报也没用,再申请劳动仲裁,按照仲裁的程序办理,申请赔偿即可。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具体如下: (1)提交申请书。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 (2)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3)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照撤诉自理,对被申请人可以做缺席裁决; (4)仲裁调解。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5)仲裁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延长期限不超过十五日。仲裁庭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